2022年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全国疟疾日”的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
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瘴气”、“冷热病”,国外称malaria,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有四种类型: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
疟疾如何预防?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在疟疾流行季节,日常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野外作业(活动)穿长袖衣裤等,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的方式。并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做好环境治理,及时清除按蚊孳生场所(如废置的水塘、阴沟)和正确使用杀虫药物等方式预防疟疾。
疟疾如何治疗?
疟疾可防可治,早期发现、诊断,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的关键。从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等疟疾高度流行区回国人员,一旦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血液检查查找疟原虫,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近期出国的情况。
来源:慢性病防制科
编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